南京大学陈宫教授、丁海峰教授课题组实现磁结构拓扑数的调控

技术研究 南京大学 2025-04-22 10:09

近日,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陈宫教授、丁海峰教授课题组在拓扑磁学领域取得取得了新进展。在界面DMI符号交错变化的金属多层膜体系中实现了磁结构拓扑数Q的调控,在界面DMI体系中首次观测到了反斯格明子以及高阶斯格明子(|Q|≥1),并且利用氧气吸附实现了原位的磁拓扑转变。

Dzyaloshinskii–Moriya反对称交换作用(DMI)可稳定多种拓扑磁结构,如斯格明子(skyrmion)、反斯格明子(antiskyrmion)和磁半子(meron)等。这些结构受拓扑保护,在自旋电子学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。课题组系统分析了布洛赫型斯格明子、奈尔型斯格明子、反斯格明子和高阶斯格明子在块体型、界面型及各向异性型等均质DMI作用下的能量分布(图1),结果显示前三类型可以在对应的均质DMI材料中稳定,但是,高阶斯格明子无法由均质DMI材料所诱导。

南京大学陈宫教授、丁海峰教授课题组实现磁结构拓扑数的调控
图1|各类DMI对不同斯格明子结构的稳定性分析。a–c:块体型、界面型和各向异性型DMI的DM矢量箭头方向示意。d–g:不同类型斯格明子(布洛赫型、奈尔型、反斯格明子、高阶斯格明子)对应的磁矩结构。h–k:对应结构的俯视图,展示奈尔与布洛赫分量。l–o:不同DMI类型下能量密度随方位角的变化关系,揭示其稳定性特征。

基于此,我们设计并通过分子束外延制备出空间上DMI符号交替变化的磁性超薄膜[Ni/Co]n/Pd/W(110),以期获得高阶斯格明子并实现磁结构拓扑态的调控。利用自旋极化低能电子显微镜(SPLEEM)技术,我们在实空间观测到Néel型畴壁手性的空间变化从而验证了其DMI符号的交替变化(图2)。

南京大学陈宫教授、丁海峰教授课题组实现磁结构拓扑数的调控
图2|非均匀DMI调控畴壁手性。a:非均匀DMI引起的局域畴壁手性变化示意。b:W(110)上Pd条带的LEEM形貌图。c:[Ni/Co]2/Pd/W(110)多层膜的合成SPLEEM彩图。d:从实验中提取的畴壁手性分布与形貌图叠加。e:基于实验形貌设定DMI分布的模拟结果,验证手性调控机制。

进一步地,模拟表明当非均匀DMI作用于磁泡结构时,磁结构的拓扑数Q与DMI反号边界穿过磁结构的次数n满足关系Q=1−n。实验中亦首次在界面DMI体系中观测到反斯格明子和高阶斯格明子的出现(图3),验证了非均质DMI材料对磁结构拓扑数的调控作用。

南京大学陈宫教授、丁海峰教授课题组实现磁结构拓扑数的调控
图3|非均质DMI材料对磁结构拓扑数调控。a–h:模拟获得拓扑数Q = +1到−2的磁结构,对应DMI反号线穿过次数n从0至3。i:模拟中Q与n的线性关系。j–q:实验中观察到的不同磁结构(奈尔型斯格明子、拓扑平庸磁泡、反斯格明子、高阶斯格明子)的SPLEEM图像与手性图。r:实验统计结果,散点数字表示每种磁结构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事件数量,展示Q与n的关系。

结合前期关于氧吸附调控DMI的工作 [Sci. Adv. 6, eaba4924 (2020)],课题组在非均质DMI体系中通过氧吸附改变DMI能量的均匀性,从而实现了从拓扑平庸磁泡或反斯格明子到斯格明子的拓扑转变(图4)。

南京大学陈宫教授、丁海峰教授课题组实现磁结构拓扑数的调控
图4|基于氧吸附的拓扑转变。a–b:初始拓扑平庸磁泡的SPLEEM图像及手性分析。c–d:吸附0.2 ML氧气后同一区域的图像。e–h:反斯格明子向斯格明子的拓扑转变过程。

该成果以“Magnetic skyrmionic structures with variable topological charges in engineered Dzyaloshinskii-Moriya interaction systems”为题,于2025年4月11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。本项工作中,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牛恒为第一作者,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陈宫教授和丁海峰教授为该工作的通讯作者。该项研究得到了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、固体微结构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支持,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经费的资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