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家首次在双层二维量子材料中对激子的空穴进行成像
来自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(OIST)、美国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和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在《自然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,该研究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对一种被称为“莫尔(moiré)激子”的独特粒子的两个部分进行了成像和测量。
激子有可能彻底改变技术和量子设备,但它们通常在自然界中转瞬即逝,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几十亿分之一秒,这使得它们难以研究。但莫尔激子往往寿命更长,因此是研究粒子及其潜在应用的一种有吸引力的方法。然而,关于它们的大小、形状和行为的信息我们仍不清楚。
当光照射在半导体材料上时会产生激子,被称为“光子”的光粒子会与材料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,这会导致电子跃迁到更高的能级。每个电子都会在较低的能级上留下一个空穴。空穴和电子带相反的电荷,因此它们会相互吸引并相互围绕旋转,会形成短寿命的激子。
Vivek Pareek是本文的六位第一作者之一,也是OIST飞秒光谱学科的博士候选人。他说:“我们之前已经在激子消失之前对其电子部分进行了观察。在这项新研究中,我们测量了激子的两个部分。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空穴(或缺少电子的空位)。”
同一部门的科学家、文章第一作者之一Michael Man博士补充道:“这是一项非常令人兴奋的研究,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。激子利用了它们所在材料的特性。通过控制激子的材料和环境,我们可以控制激子本身。”
在他们之前的研究中,科学家们在二维单层半导体中观察到了激子。现在,研究人员将两个半导体层堆叠在一起。当激子形成时,电子会从一层跳到另一层。这迫使电子和空穴分开了更长的时间,从而延长了激子的寿命。这个二维的、两层的样本是在SLAC和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室中创建的。这两个层必须以一种非常特定的方式进行对齐,以创建出一个名为moiré(莫尔)的模式。
Ouri Karni也是该研究的第一作者、SLAC和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。他说:“想象一下,这两种不同材料的原子结构就像两个网。它们的结构彼此相似,但并不完全相同。当网相互叠放时,网中的缝隙会在某些地方重叠,而在其他地方则不会。这就产生了莫尔条纹。我们以非常特定的角度排列这些原子“网”,这样它们会清楚地显示出莫尔图案。而这反过来又表达了所谓的莫尔势,这是一种跨越材料的电子能级的周期性‘景观’。”
然后他们将该样本送到OIST,科学家们在那里使用了一种强大而独特的技术。他们在材料上照射了一种极紫外范围内的光束。光速能量非常高,以至于激子都被分解,它们的电子被从材料中发射出。通过测量电子离开材料时的速度和角度,科学家们能够回溯这些信息并构建激子的图像。
也许这项研究中最重要和最令人兴奋的部分是——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实验上——科学家们现在也能够看到这个空穴。由于这个空穴实际上是没有电子的,它不会发出任何自己的信号,它的存在只能通过它周围的东西来检测,这类似于检测黑洞的方式。
Jonathan Georgaras是另一位第一作者,也是斯坦福大学Felipe Jornada教授理论组的博士候选人。他说:“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,它使我们能够获得激子的全貌。可以知道电子和空穴彼此相距多远,以及两者在材料中一起移动了多少。”
此外,他们还能够估计存在多少激子,这是他们仅凭电子信号无法做到的数据。研究人员发现,由于莫尔效应,激子非常局部化,并在能量最小的地方形成。这意味着激子被有效地固定在大约1.8纳米的小“口袋”中,尽管它们的直径相对较大,大约有5.2纳米。
该论文的高级作者、领导OIST飞秒光谱学科的Keshav Dani教授总结道:“在发现激子存在近一个世纪之后,我们现在能够通过观察它并对它的两个组成粒子进行成像,从而获得对这个重要粒子的近乎完整的了解…这项研究为利用激子探索更复杂的量子技术现象打开了大门。我们目前对将大莫尔激子固定在小口袋中的演示还只是一个开始。”(编译:Qtech)